•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公告

高校招生要防止以无效“确认书”忽悠考生

时间:2015-7-28 16:50:35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164  评论:0

  高考考了671分的重庆江津区文科状元阳阳,在今年填报志愿期间,复旦大学招生组与其签署了一份“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这份确认书上写着:经招生组专家审核,确定你为复旦大学2015年“优秀推荐生”,推荐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推荐生,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将择优录取到上述专业(类)之一。他按复旦大学的要求把复旦大学填报在第一志愿位置,可是却没有被复旦大学录取,而被第二志愿的另一所上海大学录取。

  据报道,考生对这样的录取结果十分难过,因为要不是有复旦大学招生负责人的“确认书”,她会报考更为稳妥的中国人大。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高校招生的不规范,违规抢生源问题,在教育部多年治理下,还依旧存在,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也再次提醒所有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高校在志愿填报期间做出的所谓录取承诺,无论是之前的“预录取”,还是现在的“确认书”,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轻信高校的承诺,最终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针对有的高校,在填报志愿期间,向考生做出“预录取”承诺,发布禁令,禁止高校采取预录取等方式进行招生宣传,但是,还是有个别高校不顾禁令,以承诺录取、咨询确认书的方式,“吸引”学生报考。高校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想确保本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同时,也是针对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有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犹豫不决,担心不被录取,学校招生人员就想以预录取、咨询确认书的方式給家长和考生吃下“定心丸。”

  高校的这种做法,其实带有很强的忽悠性质。众所周知,在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只能根据教育考试院按学生志愿结合高考分数进行投档的结果录取学生,在录取结束之前,高校根本无非准确预测本校在当地的投档线、录取线会是多少,进而无法做出承诺,可有的高校却利用考生、家长对大学的信任,而做出不负责的承诺。还有的大学,甚至在招生咨询中,“吓唬“家长,比如,要求考生必须把本校填在第一志愿位置(即平行志愿A位置),如果不填报在第一志愿,就不录取,而其实,平行志愿的A、B、C、D志愿都是第一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学校根本不知道考生是哪一个志愿位置填报的该校。像复旦的咨询确认书,就强调要把复旦填在第一志愿,考生和家长的理解就必须填在A志愿,而按照录取规则,考生把复旦填在B、C位置,如果前面的院校志愿未投档成果,只要达到复旦投档线照样投档、录取。

  防止高校的这种“忽悠”,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禁令,禁止高校做出不负责任的承诺,以及在招生宣传时玩各种录取手段花招。像复旦这种咨询确认书,可以说,就是以前预录取的变种。高校抢优秀生源没有错,但不顾政策规定,不考虑考生的利益,以忽悠手法抢生源,这只会败坏学校形象,在招生咨询中,招生负责人员对考生负责任的做法是,指出报考本校的风险,指导其正确理解高考政策,理性填报志愿,据报道,复旦招生负责人还曾特别告诉这名文科状元,除了复旦大学之外,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这是极不负责的建议,要是这名考生按其建议,不填报其他学校,她今年就可能落榜。出现这种情况,谁对其负责?

  二是考生和家长,要认真分析高考政策,在填报志愿时,不要轻信高校招生人员做出的承诺,更不要主动去要这种承诺——有的家长就要求招生人员出具承诺书,自己再填报——对于高校做出的所谓承诺,要结合高考录取政策,做出理性分析。实际上,根据媒体报道提到的复旦大学出具的咨询确认书,考生很难指责复旦大学没有录取她,因为这一确认书,没有无条件承诺录取她,而是承诺在其分数达到学校调档线后,在专业录取时有所优惠,而这名同学根本没有达到调档线,而对于学校的投档线,大学是无能力自主确定的。退一步说,即便复旦大学做出预录取承诺,如果在录取过程中,考分没有达到录取线,也不可能被录取。考生和家长要有这种政策理性,防止被高校的违规做法误导,这是维护自身权利的基础。当然,做到这一点,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及对考生、家长的政策宣讲。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抢生源,变为用招生手段而不是用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与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有关,在目前的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之下,高校并无招生自主权,因此无法录取自己看中的学生,只能在填报志愿阶段做文章。在美国,大学招生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在这种招生体制中,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大学有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和大学双向选择。国外大学可以大方的录取学生,給学生奖学金让学生结合专业、奖学金选择,我国高校承诺录取都是违背政策规定,这是很大的差距。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落实高校自主招生,但在现实中,推进自主招生改革面临重重阻力,我国应该直面目前高考制度,不利于学生充分选择和大学自主招生的弊端,以对教育、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拿出改革的勇气。


相关评论
闽ICP备06047920号

版权所有:福建海峡教育网 haixiaedu.net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92号山海大厦
联系电话:0591-88917857 传真号码:0591-88917857
投稿邮箱:ydxmt@foxmail.com 工作QQ:41852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