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综合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学生有“特权”

时间:2018/12/5 13:45:46   作者:王小语   来源:海峡教育网   阅读:264   评论:0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学生有“特权”

  本报讯(记者 冲碑忠)最近,兰州大学22号楼207宿舍在该校学生中“火”了,皆因该宿舍5名成员全部保研至国内名校深造。

  原本是4人间的宿舍为何会有5名成员?原来,该宿舍有一名特殊的成员——选拔进入萃英学院人文班的2015级学生高婧。尽管搬离了207宿舍,但她经常和原来的舍友一起学习,把萃英学院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大家无私分享。大家在学业上互相鼓励,造就了这个名闻全校的奇迹。

  在兰州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其中多数与该校正在实施的一项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有关。

  2009年,兰州大学入选教育部“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了实施好该计划,2010年8月,兰大成立了萃英学院,让“拔尖计划”为人才培养改革领跑,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为全体学生领跑,进而带动各类创新人才培养。

  萃英学院院长由兰州大学校长兼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任常务副院长,此外还选拔学术水平高且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学校构建了一套由萃英学院牵头、相关学院协同、职能部门支持配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

  “这种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调动学院和高水平教师积极性,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兰州大学校长、萃英学院院长严纯华院士说。

  萃英学院的学生有着许多其他学院学生羡慕不已的“特权”: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课程,校内外名师小班化授课,去国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

  为何赋予学生这些“特权”?这要从一份针对1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追踪调查报告说起。

  梳理这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成才之路,萃英学院的决策者们破解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密码”——优良的师资、多元的学习经历、扎实的实践学习。萃英学院希望把顶尖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复制到学生培养中。

  “原来的培养模式是给学生吃‘套餐’,现在我们要让学生吃上‘自助餐’。”兰州大学校长助理、萃英学院执行院长贺德衍说,在课程安排、课程选择、交流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萃英学院的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

  萃英学院的学生不仅可以在学院内,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相关任课教师考核合格也可以申请免修。

  萃英学院没有自己专门的师资队伍,却会集了校内外一批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青基金”获得者等专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导师,按照“导师小组+学生小组”模式或者“师带徒”模式进行培养。截至目前,参与“拔尖计划”的教师有110名担任科研导师、33名担任学业导师。

  保障萃英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仅有名师,还有严进严出、动态进出的管理机制。学院按照学生兴趣、学业成绩、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不定期进行评估与考核,对不适应、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定位,进行分流,退出计划的学生可选择跟读或转到其他学院。同时,表现优秀的学生也有机会被选拔进入萃英学院。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个人梦、兰大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在学校毕业典礼上对萃英学子寄予厚望。

  在良好的培养机制下,萃英学院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均得到了充分训练,部分学生已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不少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06047920号